在大多數人眼里,“編程”這項工作,是實打實的“青春飯”。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(yè),互聯網人的“35歲”,似乎就該準備“退休”的后事了。
據今年年初一個數據顯示:國內19家互聯網企業(yè)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9.6歲,字節(jié)和拼多多員工的平均年齡是27歲。
然而,有這么一個人,用身體力行告訴你:退休?不存在的!
也許你會反駁說,那絕對是幸存者偏差。但,悲觀者往往正確,樂觀者往往成功。
前段時間,無意間瀏覽新聞時,發(fā)現的一位日本老奶奶,實力演繹了“不在乎年齡,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”,讀完她的故事,啟發(fā)很大。
她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,素有“全球最高齡程序員”之稱的一位84歲的日本老奶奶--若宮正子,一位iOS女性獨立開發(fā)者。
84歲還在編程?沒聽錯吧?太瘋狂了!
沒錯!這個世界上,就是有那么一個人,打破你的認知,顛覆你的價值觀。
說真的,一開始我是被“高齡程序員”的字眼吸引過來的,由心底佩服她不懼年齡,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。
不過,細讀完她的故事后,卻被她所做事情背后的意義打動。她是一個真正把“程序員”當作一份事業(yè)來經營,把“程序員”活成了人生意義的老者。
那么,這個84歲的日本老奶奶--若宮正子,到底有怎樣的人生故事呢?
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
也許,在大多數人的活法里,到了退休的年紀,就該承歡膝下,安享晚年。
然而,這位若宮正子老奶奶,真正開掛的人生,卻是從退休后開始的。
出生于日本神奈川縣的正子,今年已經84歲高齡。和想象中的“碼農”形象不太一樣:她看起來個子不高,身材瘦削,干干凈凈。
一般人對開發(fā)人員的印象都是“悶騷宅”,但若宮正子卻不是個一天到晚宅在家的人。
她喜歡獨自一人旅行,曾游歷過60 多個國家。84歲的高齡,現在每天還忙著演講、教學、創(chuàng)作......
難以想象,如此豐富有趣的靈魂,如此酷斃了的晚年,換成58歲那年的正子,恐怕想都沒想過。
“人總歸都有一死,不如不斷嘗試,萬一失敗了,也不過是浪費了一點時間和金錢而已。即使一直在重復失敗也會有成長?!?/p>
若宮正子如是說。
正是因為當初她勇敢的嘗試,也就有了后來的一切。
從一個退休的銀行老員工,變成自學編程的代碼發(fā)燒友
正子高中畢業(yè)后,若宮正子在三菱銀行工作擔任秘書,作為規(guī)劃部第一位女經理,一干就是幾十年,一直干到退休。
1994年,58歲的正子正式退休,賦閑在家。但退休不久,她的母親卻因病癱瘓在床。
正子為了照顧好母親,寸步不離,但也因此與外界切斷了聯系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正子從雜志上看到廣告:
“如果擁有一臺電腦,你就可以足不出戶和世界交流,與人聊天?!?/p>
這條廣告徹底打動了正子,她非常激動,對雜志上描述的“新鮮事物”充滿了期待。
于是,她花重金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臺電腦。沒想到,這個“新鮮事物”,竟改變了她日后的退休生活。
為了與外界保持聯系,正子除了照顧母親之外,就是搗鼓這個“新鮮事物”。
剛開始時搗鼓電腦的興奮,無以言表??墒?,沒過多久她就愣了。
在那個時代,筆記本還是非常昂貴的產品,擁有筆記本電腦的人少之又少,更別說找人求助了。
怎么辦呢?束之高擱?可想起花的錢,心就會隱隱作痛??释c外界溝通的愿望,讓她決定咬牙去學對她來說很復雜的電腦設置操作。
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在搗鼓了整整3個月后,正子終于學會了如何操作鍵盤、鼠標,使用操作系統(tǒng),上網,通過網絡聊天求助其他網友……
她成功地讓電腦在她早起后,給自己發(fā)一條信息——“正子醬,早上好”。
她第一次嘗試到了編程設計的樂趣,那一瞬間,仿佛天使插上了翅膀。
“我原以為我60歲以后的人生不會發(fā)生什么大的改變,人變老了,就會慢慢和這個世界脫節(jié)。
但是到了60歲以后,我發(fā)現我的生活居然可以這么充實。
這種感覺讓我覺得很棒,網絡給了我一對翅膀,帶我來到一個我所不知道的世界?!?/p>
82歲時開發(fā)出一款游戲,成為蘋果“最高齡程序員”
這些年,互聯網一直高歌猛進,顛覆著我們的傳統(tǒng)生活。
科技發(fā)展越來越快,但正子卻明顯感覺到,同齡朋友幾乎沒幾個玩電子產品。
中老年群體生存狀態(tài)堪憂,很多人在退休之后,精神變得空虛、寂寞、沒有趣味。
給我們帶來便捷的互聯網,有時卻給父母帶來被拋棄的的委屈。曾在我們兒時的心中無所不能的父母,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卻處處碰壁。
出門不會使用導航,不會打網約車,好不容易學會了網購,卻因為愛買便宜貨,不小心買到假貨而被嘲笑。
高科技對老年人的生活并不友好,很少有針對老年人的應用服務。
于是,她找到年輕的程序員,希望他們?yōu)槔夏耆后w開發(fā)一些APP??墒遣簧俪绦騿T都表示無能為力:“我們根本不了解老年人的喜好......”
不同于許多年長者排斥/恐懼新科技,正子很早就學會使用智慧手機。她不停思考:為什么沒有讓老人覺得有趣的游戲?年輕的程序員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,可我了解呀!
因此萌生開發(fā)應用程式的念頭:“因為沒有,所以我來開發(fā)一個?!?/p>
身邊的人都勸她不要折騰:“你都八十多歲了,沒必要折騰了。
編程那東西多難啊,好多年輕人都玩不轉,你可能代碼都看不清,哪學得會啊?”
但是,這次正子奶奶異常堅定:“一個月弄不明白,我就學一年;一年學不會,我就學十年。
只要我這把老骨頭還在,就一定要學會編程,我偏要開發(fā)出適合我們的APP?!?/p>
憑著這股沖勁,正子走上了自學編程之路。
她自學了蘋果開發(fā)語言 Swift;向一位年輕網友請教 iOS 平臺開發(fā)遇到的相關問題;使用 Office 軟件進行美術素材制作......
3年后,她居然還真開發(fā)了一個叫做“Hinadan”的手游,并在2017年女兒節(jié)前上架。
這款游戲一上架App Store,便爆火全國,得到無數好評。
這是一款基于日本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--女兒節(jié)制作的簡單游戲,只需在游戲中的四層陳列架上,正確擺放玩偶即可。而象征傳統(tǒng)的玩偶意義,只有老年人了解。
正子選擇了女兒節(jié)為主題,是為了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家鄉(xiāng)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
蘋果公司CEO庫克聽說后,專門通過日本分公司員工聯系正子,邀請她參加那年的蘋果全球開發(fā)者大會(WWDC)。
庫克在蘋果開發(fā)者大會上,這樣介紹若宮正子:“全世界最高齡的蘋果應用開發(fā)者”。
不過被定義的人生
回想起84歲的若宮正子第一次工作時,使用的計算工具還是算盤。而如今,她成了全世界最高齡的蘋果應用開發(fā)者。
若宮正子一生沒有嫁人。錯過初戀,她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學習。
她是個“終身學習”的奉行者。
現年84歲高齡的她,還到世界各地演講,寫書。
她說,隨著人人都能活到100 歲時代到來,老年人與時代、社會、科學和資訊技術保持同步很重要,老人必須重新學習,其中又以財務和IT 尤其重要。
“當你越來越老,你會失去很多東西:丈夫,工作,頭發(fā),視力,生活中的減號數不勝數。但是,如果你學習新的東西,不管是編程還是彈鋼琴,這是一個加號,是一種激勵?!?/p>
聽到這樣的人生感悟,不得不感慨這位老奶奶活得通透,明了。
如果說,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。那么,這句話用在若宮正子身上也不為過。
“除了編程的愛好,就是全世界旅行。”
過去的工作讓她享有一份不錯的退休金。在不為經濟擔憂之余,學習電腦,與時俱進的同時,也不忘行萬里路,全世界旅行,并將旅行心路歷程記錄在blog里。
在她臉上,你能看到的,不是大齡程序員的悲哀,而是《達摩流浪者》一書的點睛之筆:永遠年輕,永遠熱淚盈眶!
最后
看到她的故事后,我想起初入職場時的自己。
當時公司的一位長者曾跟我們幾個職場小白說過的一番話,
“你們現在從事的是一份改變世界的偉大事業(yè),你們所有參與項目人員的名字,將會跟隨著我們的產品一樣,展示在世人面前?!?/p>
那一刻,真的感覺酷斃了。
后來才發(fā)現一個殘酷的“真相”:
我們研發(fā)的產品,終有一日會被市場淘汰;
甚至有些產品,還沒問世,就已經被扼殺在搖籃里;
我們寫的代碼也終究會被拋棄;
我們的名字,甚至就連產品說明書上也不會出現,更無從被人談起......
有段時間,我陷入了困惑。除了獲得物質上的滿足外,我們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么?
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人生閱歷的增多,慢慢體會到,我們當下所做的每一件事,它未必能撬動地球,改變世界。
但,只要它能一點一點,慢慢地改善著我們的生活,讓這個世界慢慢的變好,就像我們曾經參與過的項目,哪怕它終究被市場拋棄,
但只要它的存在,曾讓更多的用戶獲益,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,那么我們的付出就有意義。
就像威斯敏斯特教堂碑文上寫的一段話:
當我躺在床上,行將就木時,我突然意識到: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,然后作為一個榜樣,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。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,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。然后誰知道呢?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。
“程序員”,如果單純作為一種職業(yè)存在,那么世上無論是哪一種職業(yè),都會有它所謂的職業(yè)生涯,都會受限于年齡,職場等因素;
但,如果把它當作一種“事業(yè)”來經營,并賦予其人生意義,那么它又將會是無限的,無懼于年齡。
正如正子奶奶所說的,“開發(fā)移動應用,不用非要是一個專業(yè)的技術人員,有創(chuàng)意,有夢想,就去努力實現?!?/p>
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,就是,按自己的想要的方式去過這一生。
與君共勉!